很少有城市像扬州一样,城市的命运与运河联系得这样紧密。
扬州因运河而生,因运河而兴,因运河而盛,在扬州2500年建城史中,运河基因一直绵延不绝。
淌淌流过的运河,不仅诉说着古代扬州城市的发展与兴衰,更联系着今天扬州的城市活力,承载着扬州百姓的富裕与幸福。
2020年11月 ,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视察时指出“古运河还要重生”。
作为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,在复兴古运河过程中,扬州该发挥怎样的作用?古运河扬州段该如何重生,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?
水韵扬州探索着时代的答卷。 扬州 摄影/程曦
缘起——古运河重生的扬州机遇
邗沟,是中国史籍中最早记载的运河;邗城,是扬州最早的名字。
“最早的邗城,就建在邗沟岸边,面对着长江回弯处,这种地理交通优势,在古代无可比拟。”扬州市文物局原局长顾风说。
两千五百年间,运河一直是扬州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。
大运河畔 摄影/吴同祥
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黄杰说,扬州历史上三次鼎盛,都与运河紧密相连。
目前,仅淮扬运河扬州段,就包含10个世界文化遗产点。扬州是大运河全线世界遗产点最多的城市,更拥有“世界运河之都”称号。
今天的古运河重生,又该具有怎样的精神内涵?
黄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从现实的视角看,中国大运河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,“古运河要重生”,不是要恢复其漕运、盐运的功能,而是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前提下,进一步延续和放大其历史上发挥的促进南北、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作用。
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刘怀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从长三角一体化角度看,扬州可以以运河为纽带,在省内联系镇江、淮安等城市,形成江苏最强中轴。因为从位置上看,这些城市都是江苏运河的核心地带。
大运河更是扬州联系世界的重要纽带。
目前,扬州已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(UNDP)签署合作备忘录,合作开发首个应用于运河城市的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评估体系,共同开展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研究。
不少专家同样认为,作为大运河节点城市,古运河的重生,不仅是扬州的历史使命,更是扬州发展的重要机遇。
以河为脉——重塑生态、产业空间
扬州因河而生,因河而兴,古运河不仅联通了城内外江河和周边湖泊,更渗入了水乡扬州的城市肌理。
“之所以说古运河重生,我理解的是,古运河确实经历过衰败。”扬州三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冲分析。
清末以来,随着漕运、盐运制度被废除和铁路运输的兴起,古运河扬州段不复最繁盛时的模样。近现代以来,一座座工厂林立而起。
以古运河三湾段为例,这里曾经是扬州市南部工业区,运河两岸曾经聚集着农药厂、皮革厂、水泥厂等80多家企业,运河水质受到严重影响,生态环境遭到破坏。
从2014年开始,扬州按照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的理念,开始对古运河进行河道疏浚、驳岸改造。
2021年全年,扬州更是规范整治大运河沿线砂石码头、小船厂等153家,恢复河道滩地30万平方米。全市域消除劣V类水体,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%。
一批批高污染企业或内迁至相应工业园,或搬离扬州。
迁走污染企业后,扬州着力发展低污染、高净值的新兴产业。目前扬州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、高端装备、新型电力装备等3个千亿级集群,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、高端纺织和服装等2个五百亿级集群。
2021年全年,扬州新签约重大产业项目232个,晶澳新增光伏电池组件、领益智能制造、礼邦医药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落户。
古运河联系着扬州大大小小的河流、湖泊,像水乡扬州的血管。古运河的重生,不仅联动着城市产业空间的再塑造,更牵涉着生态空间的设计。于扬州而言,治城要先治水。水清,则城美;活水长流,城市才能富于灵动。
“扬州选择的是通过扬州闸,将高邮湖、邵伯湖水引进城区古运河的设计,这样就实现了古运河以及城内河流活水长流,扬州河、湖、城一体化的地域特色更加明显。”刘怀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。
腾退出的区域,成为扬州的“绿肺”。
深秋时节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。摄影/司新利、姜文华
以古运河三湾段为例,2017年9月,运河三湾成为风景如画的湿地公园。2018年底,三湾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在沿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廊,扬州同样建设了1800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。 沿岸保护——活化历史街区
“汴水流,泗水流,流到瓜洲古渡头。吴山点点愁。”这是白居易笔下惆怅的瓜洲。
“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”这是王安石笔下伤怀的瓜洲。
今天的瓜洲,仍然静静伫立在扬州古运河沿线,它诉说着历史的沧海桑田,但却不乏时代的新气象。
古运河沿岸集聚了一批展示运河文化的文博场所 摄影/刘江瑞
古运河的重生,早已不局限河流本身。
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委员、文物局副局长徐国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对大运河的保护理念,早已从单纯对运河本身的保护,拓展为大运河两岸的历史街区、古镇、古村的保护。
瓜洲因渡口成镇,在扬州古运河的沿岸,不乏这样因水而兴的城镇,比如宝应因河而盛,界首因驿成镇,邵伯因埭成镇、湾头因港成镇。
今天的扬州,还保留着5.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。扬州明清古城拥有“双东”、仁丰里、皮市街、南河下四大历史文化街区,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规模最大、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城区。
顾风说,现在东关街、皮市街、仁丰里很多景点、商店,成了网红。“扬州将历史街区微改造的同时,为创业者提供这样的条件,可喜的是现在有一批年轻人进入到老城里面,用他们对市场的熟悉和对年轻人的了解,将新活力注入到历史城区。”顾风说。 东关街 摄影/杨永庆
皮市街开放了“嗨!皮市集”文创市集,将诗词里的“扬州慢”,搭上现代的“文艺范”,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创造性转化。
在顾风看来,这样形式下,古城在运用中得以延续,古城不是一个死亡的物质空间,而是充满生命力的、鲜活的空间。 仁丰里 摄影/王乃驷
拥抱新业态之外,文旅融合,同样是河岸街区重生的重要方式。
李大冲认为,运河的重生不应简单地理解成物理空间重整,古运河更需要一场立体化的重生。他说,古运河沿岸古镇保护加旅游,就是古运河立体化重生的重要形式之一。
目前,扬州已经集中推出“二分明月夜扬州”瘦西湖沉浸式夜游、瘦西湖夜文化市集、华侨城“梦幻之城”等文化旅游项目,打造“主题游乐+文化体验+休闲商业”一体的创新业态模式。
“下一步,扬州可以将运河古镇、古村精心打造并串珠成线,使古运河的世界遗产价值进一步放大,成为全球旅行者向往的旅行目的地。”黄杰说。 传承文脉——复兴本土文化
运河是流动的,这条沟通南北的水路,不仅为扬州带来富庶,更让扬州成为了文人雅士聚集之地,灿烂的文化也应运而生。大运河滋养下,扬州孕育出扬州学派、扬州八怪、广陵琴派等诸多文艺流派。
顾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古代扬州的富庶更直接催生了扬州独特的文化。“清代的扬州八怪,就与盐商息息相关。不少盐商都喜欢将书画家、学者养为门客。”顾风说。
在顾风看来,古运河的重生,更包含古运河滋养下的扬州文化不断发扬光大。
扬州古称“广陵”,“散”是引乐曲的意思,古曲《广陵散》,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 。它萌芽于秦、汉,到魏、晋时期已逐渐成形定稿。
东晋文学家嵇康临刑之前,抚琴奏《广陵散》,慷慨赴死。嵇康和古曲《广陵散》,自此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千载以来,扬州琴音不绝。今天扬州的广陵琴派,还在延续着“口耳相授”的音乐传承。
在广陵古琴传承人、永乐琴房琴师许昌武看来,在古运河重生背景下,像广陵琴派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(以下简称“非遗”),在今天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“广陵琴派底蕴深厚,通过一代代广陵琴人的努力,古琴已成为扬州一张名片。今天的广陵琴派,通过雅集、琴教、比赛等众多交流活动,不仅传承发展了艺术,更带动本地经济、旅游等产业繁荣。广陵琴派还催生了扬州独特的斫琴产业形态。”许昌武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。
据统计,扬州古琴产量已占据全球80%,琴筝产业俨然成为扬州重要产业之一。
大运河滋养下,扬州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。除了广陵琴派,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、剪纸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此外,扬州还用19项国家级非遗、61项省级非遗。
徐国兵表示,近年来扬州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断加强,从政府的层面设立专门的名师工作室,不论对名师带头人还是普通的非遗传承人,都进行指导、补贴。
据了解,扬州建成了雕版印刷、扬州剪纸等13个传统文化重点传承保护基地,开建了486非遗集聚区、中国琴筝文化园等文化集聚区。
2021年6月,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开放。相比于传统博物馆以精美文物让人惊艳,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用沉浸式展示让参观者震撼。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。摄影/孟德龙
何以扬州——打造亮眼城市IP
何以扬州?
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无赖是扬州”,唐代诗人徐凝在《忆扬州》中感叹。
南宋学者洪迈在《容斋随笔》说,“故谚称‘扬一益二’,谓天下之盛,扬为一而蜀次之也。”
不少学者认为,在较长历史时期,扬州一直都是中国的“一线城市”。
历史上的多次兴旺,不仅让扬州留下众多历史遗迹、文艺流派,更形成了扬州独具一格的生活方式。
扬州美食就是其中重要代表。2020年,扬州获得“世界美食之都”称号。
作为国宴菜,美食界不少人将淮扬菜视为阳春白雪。
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侯兵说,其实这几年,扬州也在不断探索更大众层面的淮扬菜。不少年轻人开始对传统菜肴做调整,形成融合版的、创意版的淮扬菜,不少餐厅还成了网红餐厅。
近年来,不少城市将美食代表的特色生活方式,作为打造城市IP的重要抓手。
侯兵说,扬州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。“但客观讲,扬州目前与顶流的网红城市相比,还存在差距。古运河重生对于扬州而言,正是打造城市IP的新契机。”侯兵坦言。 运河大剧院。摄影/张卓君
将打造城市IP与文化产业相结合,是扬州最近几年探索的重要内容。
2020年12月,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(以下简称“运河文投”)正式成立,它的每一个成员单位都是扬州文化的优秀代表。
运河文投旗下的扬州玉器厂总经理梁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在玉雕领域,传统的扬州工擅长巨雕和山子雕。
“但如今,我们双管齐下,一方面弘扬传统的扬州玉雕工艺,另一方面创作适合时代的文创产品。比如我们制作了具有扬州特色的‘宜子孙’系列文创产品,在市场上广受欢迎。”梁飞说。
对于如何进一步深化扬州城市IP内涵,不少本地专家有着自己的思考。
运河文投旗下的扬州歌舞剧院总经理秦如峰说,在新媒体传播上,扬州歌舞剧院开始了新的尝试。“去年12月我们和哔哩哔哩合作拍摄短视频,登上了微博热搜。” 秦如峰说。
侯兵则认为,要塑造更加亮眼的城市IP,一方面要突出本土化的特色,另一方面接地气,在新媒体时代易于传播。
扬州因运河而生,因运河而兴,因运河而盛,在扬州2500年建城史中,运河基因一直绵延不绝。
淌淌流过的运河,不仅诉说着古代扬州城市的发展与兴衰,更联系着今天扬州的城市活力,承载着扬州百姓的富裕与幸福。
2020年11月 ,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视察时指出“古运河还要重生”。
作为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,在复兴古运河过程中,扬州该发挥怎样的作用?古运河扬州段该如何重生,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?
水韵扬州探索着时代的答卷。 扬州 摄影/程曦
缘起——古运河重生的扬州机遇
邗沟,是中国史籍中最早记载的运河;邗城,是扬州最早的名字。
“最早的邗城,就建在邗沟岸边,面对着长江回弯处,这种地理交通优势,在古代无可比拟。”扬州市文物局原局长顾风说。
两千五百年间,运河一直是扬州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。
大运河畔 摄影/吴同祥
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黄杰说,扬州历史上三次鼎盛,都与运河紧密相连。
目前,仅淮扬运河扬州段,就包含10个世界文化遗产点。扬州是大运河全线世界遗产点最多的城市,更拥有“世界运河之都”称号。
今天的古运河重生,又该具有怎样的精神内涵?
黄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从现实的视角看,中国大运河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,“古运河要重生”,不是要恢复其漕运、盐运的功能,而是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前提下,进一步延续和放大其历史上发挥的促进南北、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作用。
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刘怀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从长三角一体化角度看,扬州可以以运河为纽带,在省内联系镇江、淮安等城市,形成江苏最强中轴。因为从位置上看,这些城市都是江苏运河的核心地带。
大运河更是扬州联系世界的重要纽带。
目前,扬州已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(UNDP)签署合作备忘录,合作开发首个应用于运河城市的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评估体系,共同开展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研究。
不少专家同样认为,作为大运河节点城市,古运河的重生,不仅是扬州的历史使命,更是扬州发展的重要机遇。
以河为脉——重塑生态、产业空间
扬州因河而生,因河而兴,古运河不仅联通了城内外江河和周边湖泊,更渗入了水乡扬州的城市肌理。
“之所以说古运河重生,我理解的是,古运河确实经历过衰败。”扬州三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冲分析。
清末以来,随着漕运、盐运制度被废除和铁路运输的兴起,古运河扬州段不复最繁盛时的模样。近现代以来,一座座工厂林立而起。
以古运河三湾段为例,这里曾经是扬州市南部工业区,运河两岸曾经聚集着农药厂、皮革厂、水泥厂等80多家企业,运河水质受到严重影响,生态环境遭到破坏。
从2014年开始,扬州按照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的理念,开始对古运河进行河道疏浚、驳岸改造。
2021年全年,扬州更是规范整治大运河沿线砂石码头、小船厂等153家,恢复河道滩地30万平方米。全市域消除劣V类水体,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%。
一批批高污染企业或内迁至相应工业园,或搬离扬州。
迁走污染企业后,扬州着力发展低污染、高净值的新兴产业。目前扬州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、高端装备、新型电力装备等3个千亿级集群,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、高端纺织和服装等2个五百亿级集群。
2021年全年,扬州新签约重大产业项目232个,晶澳新增光伏电池组件、领益智能制造、礼邦医药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落户。
古运河联系着扬州大大小小的河流、湖泊,像水乡扬州的血管。古运河的重生,不仅联动着城市产业空间的再塑造,更牵涉着生态空间的设计。于扬州而言,治城要先治水。水清,则城美;活水长流,城市才能富于灵动。
“扬州选择的是通过扬州闸,将高邮湖、邵伯湖水引进城区古运河的设计,这样就实现了古运河以及城内河流活水长流,扬州河、湖、城一体化的地域特色更加明显。”刘怀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。
腾退出的区域,成为扬州的“绿肺”。
深秋时节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。摄影/司新利、姜文华
以古运河三湾段为例,2017年9月,运河三湾成为风景如画的湿地公园。2018年底,三湾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在沿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廊,扬州同样建设了1800平方公里的生态走廊。 沿岸保护——活化历史街区
“汴水流,泗水流,流到瓜洲古渡头。吴山点点愁。”这是白居易笔下惆怅的瓜洲。
“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”这是王安石笔下伤怀的瓜洲。
今天的瓜洲,仍然静静伫立在扬州古运河沿线,它诉说着历史的沧海桑田,但却不乏时代的新气象。
古运河沿岸集聚了一批展示运河文化的文博场所 摄影/刘江瑞
古运河的重生,早已不局限河流本身。
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委员、文物局副局长徐国兵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对大运河的保护理念,早已从单纯对运河本身的保护,拓展为大运河两岸的历史街区、古镇、古村的保护。
瓜洲因渡口成镇,在扬州古运河的沿岸,不乏这样因水而兴的城镇,比如宝应因河而盛,界首因驿成镇,邵伯因埭成镇、湾头因港成镇。
今天的扬州,还保留着5.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。扬州明清古城拥有“双东”、仁丰里、皮市街、南河下四大历史文化街区,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规模最大、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城区。
顾风说,现在东关街、皮市街、仁丰里很多景点、商店,成了网红。“扬州将历史街区微改造的同时,为创业者提供这样的条件,可喜的是现在有一批年轻人进入到老城里面,用他们对市场的熟悉和对年轻人的了解,将新活力注入到历史城区。”顾风说。 东关街 摄影/杨永庆
皮市街开放了“嗨!皮市集”文创市集,将诗词里的“扬州慢”,搭上现代的“文艺范”,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创造性转化。
在顾风看来,这样形式下,古城在运用中得以延续,古城不是一个死亡的物质空间,而是充满生命力的、鲜活的空间。 仁丰里 摄影/王乃驷
拥抱新业态之外,文旅融合,同样是河岸街区重生的重要方式。
李大冲认为,运河的重生不应简单地理解成物理空间重整,古运河更需要一场立体化的重生。他说,古运河沿岸古镇保护加旅游,就是古运河立体化重生的重要形式之一。
目前,扬州已经集中推出“二分明月夜扬州”瘦西湖沉浸式夜游、瘦西湖夜文化市集、华侨城“梦幻之城”等文化旅游项目,打造“主题游乐+文化体验+休闲商业”一体的创新业态模式。
“下一步,扬州可以将运河古镇、古村精心打造并串珠成线,使古运河的世界遗产价值进一步放大,成为全球旅行者向往的旅行目的地。”黄杰说。 传承文脉——复兴本土文化
运河是流动的,这条沟通南北的水路,不仅为扬州带来富庶,更让扬州成为了文人雅士聚集之地,灿烂的文化也应运而生。大运河滋养下,扬州孕育出扬州学派、扬州八怪、广陵琴派等诸多文艺流派。
顾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古代扬州的富庶更直接催生了扬州独特的文化。“清代的扬州八怪,就与盐商息息相关。不少盐商都喜欢将书画家、学者养为门客。”顾风说。
在顾风看来,古运河的重生,更包含古运河滋养下的扬州文化不断发扬光大。
扬州古称“广陵”,“散”是引乐曲的意思,古曲《广陵散》,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 。它萌芽于秦、汉,到魏、晋时期已逐渐成形定稿。
东晋文学家嵇康临刑之前,抚琴奏《广陵散》,慷慨赴死。嵇康和古曲《广陵散》,自此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千载以来,扬州琴音不绝。今天扬州的广陵琴派,还在延续着“口耳相授”的音乐传承。
在广陵古琴传承人、永乐琴房琴师许昌武看来,在古运河重生背景下,像广陵琴派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(以下简称“非遗”),在今天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“广陵琴派底蕴深厚,通过一代代广陵琴人的努力,古琴已成为扬州一张名片。今天的广陵琴派,通过雅集、琴教、比赛等众多交流活动,不仅传承发展了艺术,更带动本地经济、旅游等产业繁荣。广陵琴派还催生了扬州独特的斫琴产业形态。”许昌武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。
据统计,扬州古琴产量已占据全球80%,琴筝产业俨然成为扬州重要产业之一。
大运河滋养下,扬州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。除了广陵琴派,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、剪纸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。此外,扬州还用19项国家级非遗、61项省级非遗。
徐国兵表示,近年来扬州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断加强,从政府的层面设立专门的名师工作室,不论对名师带头人还是普通的非遗传承人,都进行指导、补贴。
据了解,扬州建成了雕版印刷、扬州剪纸等13个传统文化重点传承保护基地,开建了486非遗集聚区、中国琴筝文化园等文化集聚区。
2021年6月,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开放。相比于传统博物馆以精美文物让人惊艳,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用沉浸式展示让参观者震撼。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。摄影/孟德龙
何以扬州——打造亮眼城市IP
何以扬州?
“天下三分明月夜,二分无赖是扬州”,唐代诗人徐凝在《忆扬州》中感叹。
南宋学者洪迈在《容斋随笔》说,“故谚称‘扬一益二’,谓天下之盛,扬为一而蜀次之也。”
不少学者认为,在较长历史时期,扬州一直都是中国的“一线城市”。
历史上的多次兴旺,不仅让扬州留下众多历史遗迹、文艺流派,更形成了扬州独具一格的生活方式。
扬州美食就是其中重要代表。2020年,扬州获得“世界美食之都”称号。
作为国宴菜,美食界不少人将淮扬菜视为阳春白雪。
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侯兵说,其实这几年,扬州也在不断探索更大众层面的淮扬菜。不少年轻人开始对传统菜肴做调整,形成融合版的、创意版的淮扬菜,不少餐厅还成了网红餐厅。
近年来,不少城市将美食代表的特色生活方式,作为打造城市IP的重要抓手。
侯兵说,扬州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。“但客观讲,扬州目前与顶流的网红城市相比,还存在差距。古运河重生对于扬州而言,正是打造城市IP的新契机。”侯兵坦言。 运河大剧院。摄影/张卓君
将打造城市IP与文化产业相结合,是扬州最近几年探索的重要内容。
2020年12月,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(以下简称“运河文投”)正式成立,它的每一个成员单位都是扬州文化的优秀代表。
运河文投旗下的扬州玉器厂总经理梁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在玉雕领域,传统的扬州工擅长巨雕和山子雕。
“但如今,我们双管齐下,一方面弘扬传统的扬州玉雕工艺,另一方面创作适合时代的文创产品。比如我们制作了具有扬州特色的‘宜子孙’系列文创产品,在市场上广受欢迎。”梁飞说。
对于如何进一步深化扬州城市IP内涵,不少本地专家有着自己的思考。
运河文投旗下的扬州歌舞剧院总经理秦如峰说,在新媒体传播上,扬州歌舞剧院开始了新的尝试。“去年12月我们和哔哩哔哩合作拍摄短视频,登上了微博热搜。” 秦如峰说。
侯兵则认为,要塑造更加亮眼的城市IP,一方面要突出本土化的特色,另一方面接地气,在新媒体时代易于传播。
版权声明:【除原创作品外,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、图片、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,因客观原因,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,如,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,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,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,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,联系邮箱:603971995@qq.com】